科技日报讯 (记者过国忠 通讯员王丽丽 蒋浩宇 房姝)2月28日,记者从扬州大学得悉,该校植物维护学院绿色农药创制与运用团队,别离以聚多巴胺和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为载体,成功制备出甲维盐纳米胶囊和咪鲜胺纳米胶囊,并将农药装进"安全胶囊"。这既进步了药物在作物叶片上的粘附才能,也确保了农药运用功能和运用安全。
多年来时有发生的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支、水体和土壤环境污染等问题大多是传统农药加工剂型不能确保有用成分精准抵达效果靶标,而过量铁血人运用农药所导致。因而亟待寻觅新的代替剂型,确保农药安全运用与病虫有用防治。
"影响农药纳米胶囊中有用成分控释功能的关键因素是载体资料的挑选和制备。咱们通过很多研讨,将目光锁定在聚多巴胺和介孔二氧化硅上,这两种纳米载体不仅可满意有用负载农药的基本要求,并且还各具特色。"该团队成员史力尹说。
扬州大学植物维护学院相关专家介绍,聚多巴胺可以直接作为纳米胶囊的壁材,在维护有用成分、进步附着力的一起还可以节省本钱、简化制备进程,而介孔二氧化硅具有结构多样化、比外表积大、外表可润饰、孔隙率高和孔径尺度可调理等特色,可以将农药分子包裹于孔隙并完成操控开释。
该团队从农药的运用功能和安全性考虑,以甲维盐和咪鲜胺为模型药物,以聚多巴胺和介孔硅为胶囊壁材,别离选用乳化界面聚合法与硬模板法制备两种纳米胶囊。
"将农药装进‘安全胶囊’,既克服了传统剂型缓控释功能差、农药残留超支、污染水体和土壤、对哺乳动物急性毒性高级缺陷,又避免了现有纳米载体资料制备中工艺杂乱、周期长、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性低,以及存在必定环境危险等问题。"扬州大学植物维护学院副教授冯建国说。
经研讨比照测验显现,甲维盐纳米胶囊在施药15天后的杀虫活性仍明显高于传统剂型。室内模仿雨水冲刷试验标明,冲刷10次后纳米胶囊在叶片的堆积量仍为传统剂型的10倍左右,具有更强的粘附性,进步了农药的有用利用率。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